【记者关注】兰州牛肉面的“高大上”(图) |
|
|
资料图片 记者关注
已有近百年历史的牛肉面,是兰州的一张名片。它价廉物美、方便快捷,不仅在国内饮食行业享有盛誉,甚至漂洋过海,香飘万里。然而,曾经的兰州牛肉面馆普遍店面狭小,卫生条件差,经营模式单一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如今走在兰州街头,你会发现大部分兰州牛肉面馆已经大为变样:店面气派了,卫生条件好了;品种多了,口味创新了;原来“过午不候”,现在24小时服务……
一变:店面气派,环境大变样
今年春节,去广州发展的李松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兰州。
“想吃啥?”刚下飞机,接机的几位朋友打算好好跟李松聚一聚。“牛肉面,最想吃的就是牛肉面!”离开兰州多年,李松除了想念家人、朋友,最牵肠挂肚的,还是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。
车停到了北滨河路东段,一处仿古建筑出现在了李松眼前: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、彩绘雕刻的花饰檐口、精美的砖雕门柱……“这里有牛肉面馆吗?”李松诧异地问。朋友们用手一指,门头正中赫然挂着“中国兰州牛肉拉面馆”的招牌。
走进餐厅,李松更为惊讶,宽敞的大厅,整洁的就餐环境,面馆的墙上,张贴着有关牛肉面历史的照片。
一碗面、一份肉、一碟小菜,一清、二白、三红、四绿……碗还是那个“牛大碗”,味道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,可这环境、这档次、这服务真是让李松吃惊不已。
“变化真大,兰州牛肉面原来都是小馆子,没想到现在这么气派……”在回兰州之前,李松对牛肉面的记忆仍停留在十多年前:那时,大部分牛肉面馆只有二三十平方米,五六张桌子,十几把木头凳子。高峰时,很多人端着碗,蹲在路边吃,吃完后碗就放在台阶上,地上到处油腻腻的……
有人曾经这样描写过兰州人吃牛肉面的场面:“每天早上或者中午,兰州大街小巷的牛肉面馆里总是挤满了人。不论是大学教授、机关干部、城市白领,还是务工人员、街头小贩,他们或开着高级轿车,或骑着摩托、踩着单车,或是走着路来—室内坐不下时,他们有的靠在墙脚,有的蹲在油乎乎的水泥地上,有的坐在马路牙上,手里捧着大瓷碗,拨着茶叶蛋,脚下踩着白纸巾……他们这样‘钟情’的饮食不是人参,不是燕窝,而是几块钱的‘牛大碗’……”
如今,兰州牛肉面的发展变化,不仅是像李松这样离开兰州多年的游子感受明显,就连经常生活在兰州的市民,也感受到了牛肉面快速发展的历程。人们最直观的就是,牛肉面馆气派了,档次提高了,就餐环境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 |
|
|
|
|
|
|